马克思主义学院11月18日接到科产处通知后,就向20日无课的教师发出通知,确保所有能够参加活动的教师全部出席,并且把相关通知文件发至教师qq上。11月20日下午两点,马克思主义学院于主1005室安排好收看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,调试电脑、打开链接、排定座椅,为按时、准点、有序地集体收看做好准备。时至2点30分,各位教师陆续就位,全程收看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领导小组在北京举办的2020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。
一、学院领导重视、组织有序。钱艳芬院长接到通知后,就进行组织动员工作,并安排相关人员负责组织实施。
二、教师积极参加、感受科学道德风采。通过收看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,感受到“敦煌的女儿”——樊锦诗先生报效祖国、服从分配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的伟大精神。她25岁来到西北一隅的莫高窟,用半个多世纪的执着和坚守,谱写了一个文物工作者的平凡与伟大;她在敦煌文化遗产的保护、利用和管理等领域开拓创新,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著名敦煌学者。五十多年里,樊锦诗潜心石窟的考古研究与保护利用,提出“莫高窟治沙工程”等十三项文物保护与利用工程,并在全国文物单位中率先运用数字技术开展敦煌文物的大规模存储,实现石窟的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,被评价为“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”。
七十多年来,以常书鸿、段文杰、樊锦诗等为代表的几代莫高人用毕生与毁灭抗争,同大自然赛跑,以期让莫高窟保存得久一些,再久一些。他们以智慧和汗水积淀下来“坚守大漠、甘于奉献、勇于担当、开拓进取”的“莫高精神”,始终薪火相传,生生不息。
戚发轫院士,先后主持过东方红一号研制工作,担任过东方红二号、东方红二号甲、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总设计师,1992年担任中国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,“神舟”五号飞船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飞行,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。从参加中国第一枚火箭的研制,到第一艘载人飞船飞行成功,他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献给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。戚发轫院士从自己参与的导弹、卫星、载人航天的工作领域出发,分享了自己学习、工作的经历和感悟,并以热爱祖国、无私奉献、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、大力协同、勇于登攀的‘两弹一星’精神和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、特别能攻关、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勉励大学生,“爱国精神是安身立业之本,大学生应该多想想祖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”。
三、以科学道德促进学风建设,贯彻思政课“立德树人”的根本任务。以课程思政为抓手,围绕“培养什么人、怎样培养人、为谁培养人”这一根本性问题,坚持把“德育”摆在首位,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在实施“五育并举”上同向同行,实现德智体美劳的统一。
- 上一篇:南通大学韩裕庆教授关...
- 下一篇: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校...